top of page
  • skyluh

#85 汽車空氣力學“下壓力”



汽車空氣力學的主要目的在於:

  • 減少阻力來改善車輛運轉效率

  • 降低風切噪音以及將行駛噪音極小化

  • 控制引擎、煞車等部位溫度

大家提到空氣力學就會聯想到的下壓力,在一般市售車上其實並不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僅有跑車或者賽車等運動型的性能車款才會在下壓力方面多加著墨。


空氣力學是相當艱深且複雜的一門科學,因此涵蓋的範圍非常廣泛又多樣化,不過和一般市售車有較大關聯的部分,主要分為阻力、亂流、熱管理以及下壓力。

我們這次先來談(下壓力)-下壓力可以在高速時將車輛向下壓在路面上,增加車輛高速行駛時的穩定性。

一些性能車款如超級跑車等,則會追求更大的下壓力,讓車輛在高速過彎時能夠增加彎道速度的極限,創造出所謂貼地飛行的操控感受。

但是,下壓力越大,也很容易讓車輛的阻力增加,導致效率減低而提高油耗,因此下壓力通常不會是一般市售車考量的重點。

雖然有些空力設計可以在不增加阻力的情況下提升下壓力,但是因為通常設計成本較高,或者會影響一般車款實用性,所以多半只會應用在性能車款之上。


賓士平整化底盤能夠在不增加阻力的情況下減少車底亂流,提升一些下壓力。

一般市售車能夠產生的下壓力非常有限,因此車輛的操控表現幾乎完全取決於輪胎的機械抓地力。


站上最速紐北前驅鋼砲本田 Civic Type R縱使有著一支巨大的尾翼,在時速200 km/h之下也僅能夠產生30公斤的下壓力。Type R的尾翼看似雄偉,實際上能夠產生的下壓力卻非常有限。

所以一般車款的車主千萬不要以為加裝了一支尾翼或者其他空力套件之後會對車輛操控產生多大的影響,尤其是一些廠家生產的改裝空力套件根本沒有經過軟體模擬或者風洞測試,不但幾乎沒有提升下壓力的效果,還會增加車輛阻力,僅能夠視為裝飾品而已。

5 次查看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