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skyluh

#41 淺談賽車手 Race Driver

已更新:2022年9月9日



提到運動員,我想95%的人大概都不會和賽車聯想在一起。


到底賽車手算不算運動員?


其實賽車手不但是運動員,而且賽車運動對車手的身體素質要求其實是極高的!


稱紐柏林為綠色地獄的傳奇車手Jackie Stewart曾說:「同樣車子和同樣技術下,身體更強壯的車手獲勝。」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就算技術再好,如果體能不夠優秀,成績就會大打折。賽車手在獲得賽車執照前和每年執照更新時,都要通過全面的體檢。


賽車手要有非常好的力量和耐力。在比賽中,車手要轉向,要踩踏板,要換擋,同時還要承受巨大的G值。假設平均每10秒就要換一次檔,一場比賽少說20-40分鐘,長的要幾個小時,對體能的要求可想而知。不但要檢查身體的素質,心理健康也尤為重要。


賽車是心理壓力極高的運動,一個失誤,一個判斷不準確,一個0.05秒的猶豫,都可能連人帶車撞上牆。體能和頭腦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體能越好,邏輯思考也就會更清晰 ,感官也更靈敏,注意力也更容易集中。


比賽到尾聲的時候,圈速通常會變慢,除了輪胎,剎車等的磨損,其實體能下降也是一個問題卻經常被忽略。所以如果你想賽車,又或許只是想成為一個更好的車手,首先你應該有一個好的身體。


經常有人問我,有什麼改裝能夠明顯提高賽車性能,提高成績,又不用花太多錢?那就是【減重】。


每個人的經濟能力不同,我不知道你為了奪冠願意支付多少錢來為賽車減重,但對我來說性價比最高的是給車手自己減重。減重不只是為了自己,或者為了整個車隊。賽車上的每一個零件都有重量,車架,車輪,剎車盤,傳動軸,到每一根連桿,每一顆螺絲,每一根電線都影響著車輛總重。預算和規則允許範圍內把賽車造到最輕,車手控制體重自然是義不容辭。


具體一點,一隻FIA玻璃纖維賽車座椅比碳纖維的重3kg,價格上卻相差1800美金(約五萬多台幣),那麼就相當於600美金(約一萬多台幣)換1kg重量。如果在合理範圍內車手可以自身減去重10kg,相當於給 車隊節省了幾千美金的支出。


然而省錢還不是減重最重要的目的,偶然是車手最大的敵人之一。過高的脂肪含量會導致很多問題,包括心血管疾病,車手在高溫時的散熱水準,反應速度等。比賽中,車手穿著全身的防火賽車服,戴手套和頭盔,體溫是明顯高於正常溫度。人在高溫的時候跟引擎過熱一樣,效率會有所減低,反應速度減慢,失誤率變高,身體本身也會很不舒服,又導致注意力的分散,心態也會受到不良影響。


其實比賽結束時經常會發現,冠亞軍可能只相差不到1秒,甚至不到0.1秒。所以贏得比賽對你來說有多重要呢?



車手跟一般的運動員的訓練方式不太一樣,更像一個全能運動員。


訓練的目的是讓身體更強壯,協調性更好,耐力和抗壓能力也要提高。常見的訓練項目需要球拍的球類,跑步,跳繩和舉重類的運動,核心和生理的肌肉訓練也是重中之重。重量訓練為首要,參加的賽事時間長度縮短,但力量需求比較大。


要注意,如果駕駛的車輛自重較大,下壓力載荷大,或轉向剎車動力轉向(或沒有),應該注意力量訓練。賽車要求要求精準無誤,特別是在方向盤控制上。如果手臂力量不足,肌肉很容易疲勞,這時控制能力就會降低,更容易出現失誤,也會分散注意力。


其實通常運動員的安靜心率是比預期要低一些的,這是因為運動員心肺功能改善。通常來說,運動員比賽時的心率會達到最大心率的60%-80%,這個狀態持續幾分鐘就會有一個休息。賽車手比賽時的心率會在最大心率的70%-85%,而有時也要持續幾十分鐘才能休息。賽道上大直線急加速油門踏板踩到底的幾秒鐘就已經可以算做“休息”。


我個人覺得跑步和騎車就是最簡單而有效的,訓練長度則應該與比賽時間相輔相成,至少要20分鐘開始吧。





3 次查看
bottom of page